前言(1 / 1)

照例来和大家聊一聊这本书的创作想法。点进来的大大们不难看见这本书的标签里有一个“海洋文学”。海洋文学这个词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可能在网文里,大家更多是在女频一些“重生XX年代,我在海岛XXX”,又或者是男频历史文里看到“海岛”这个词。

今年4月参加北京青年文学协会的活动时,被抓起来进行了一个小发言,思来想去起了个小题目《丝韵瓷光越千年,碧海蓝天谱新篇》。

活动是关于“泰兴号”沉船的,而“沉船”一直是“海洋文学”的一大主题。我当时先去搜索了一些有关于“泰兴号”沉船的内容。“泰兴号”的沉没是历史的遗憾,却也同样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遗产。沉船被发现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既往的繁荣,向世人展示了那一时期出海瓷器制作技艺的精美,也同样可以在当下时代为我们带来极强的“民族共同感”、“民族凝聚力”,将我国“一带一路”的历史传承性积极的展示在了世界面前。

因为个人创作的作品主要是和非遗相关的这些内容,所以在了解到“泰兴号”沉船的时候,我的视角可能更多聚焦在了福建德化瓷这里,德化瓷烧制技艺在2006年就已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一直是外贸的重要输出品,同时也在现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所以就紧接着想到:创作海洋文学专题的作品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将“沉船泰兴号”与“大船福建舰”,“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对固化的与活态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很好让以此为题的“海洋文学”创作更具有生命感和活力,可以同时将历史的纵深、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时代发展的旋律更好的展现。

与“泰兴号”沉船息息相关的“海上丝绸之路”比起“路上丝绸之路”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包括我们历史课本上提到的要少一些,但我们都知道“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税收支撑了南宋很大一部分的国库,比如我自己在创作2023中作协扶持的网文项目《一梭千载》的时候,也是将丝绸“杭罗”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相结合,女主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着装在船上的货品乘风破浪,运往更广阔的天地。

那么放到瓷器上面,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出海的“风险”,它的节奏和情绪带动都是很适合融入到网文的环境里的。

而当我的视角放到沉船相关的闽南地区的文化上来的时候,我同样想到了咱们一些非“技艺”性质的非遗,比如列入人类非遗的“妈祖信俗”。妈祖信俗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相关的传说、科仪在两岸关系、世界范围内华人华侨的团结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显然不失为一个目前书写相对较少的切入题材。再结合刚刚提到德化瓷、“大船”福建舰、“沉船”泰兴号。

再结合我平时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身边朋友从事的行业,就想到女主的职业可以特殊一点,比如一些和浙闽地区民间信俗相关的非遗传承人,并不必纠结在经常去写的传统技艺类的传人,而男主这边可以是想要去加入海军的大学生,或者已经在部队服役的人设。

那么当题材扩展和深入到沿海地区文化、海洋资源,这些都是都是很适合对于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中国只有一个”的集中展现,而海洋一直起到沟通周边国家、沟通世界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将作品很好的嫁接在一些“爽感”和“拉扯感”很强的内容上,针对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的出海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输出,想必也是网络文学出海的一个新的重要窗口。

海水是流动的,我希望我们的文字也是真诚的,所以我当时认为:在创作的时候,应当将海洋文化书写成活态的,而非标签化的,真正的去了解这些相关的历史、历史上的人、这些非遗……而不是将我们已有的古言、现实题材、现言作品里面的主要角色身上直接扣上一个“身份”,这样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抓住海洋文学之于新时代的独特意义,创作出来的作品也都是一些同质化严重的纯商业文,这种同质化并不是单纯的指与市场的同质,也是停留在自己的框子里的创作。

对于海洋文化结合网络文学创作的一些想法,海洋文学创作不一定需要多么大的“课题”和“标签”,但是我们要将“海洋文学”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舶来词”与“新时代”相结合,那么首先就是要站稳“中国优秀文化”立场,从“新时代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视角展开我们的作品。

于是,加上一直对浙闽地区文化的兴趣,就有了这本书。浙闽台一家亲的切入点,海上丝绸之路对海内外的重要影响,海内外华人华侨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于是这本书的核心元素就被我设计成了:浙闽女神信俗,以及这些民间信俗背后的广阔的文化、社会、经济领域的影响。

书里一开头设计了一个“绣鞋”打卦的剧情,这是因为有和相关行业的朋友专门聊起过这部分内容,朋友提到了闾山以及很多民间法脉的师人、法师外出行法做事,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甚至可以用拖鞋打卦,祖师爷是不会怪罪的。

朋友却也提到如果我这样写,可能会遭到一部分人,包括行业内人士的批评,但是我想,这里提到的闾山三奶夫人(尤其是核心的:临水夫人信俗),一直是以“妇女儿童”保护神的形象出现——我想,在女主面临的特殊情况背景下,应当算不上不尊重祖师,反而是祖师大爱的一种体现。

“人力所不能及的时候,便出现了神力”,这句在书里被当做女主师父说给她听的话,是我一位闾山加民间法的朋友在我决定写这篇文的时候和我一连强调过几次的,我想这也正和我这本书尽管会写到这些信俗的“灵验”,却更多的希望把这些“信俗”背后“人力”书写出来的初心。一脉相承的文化,千千万万个凡人封神的故事,才铸就了“信仰”,成了团结的纽带。

其实我还没有想好,扬帆远航的尽头,男女主是否会像《马头墙映世清徽》一样回到现代,用他们一遍遍验证过的信念,坚定自己的道路,更好的建设新时代。

但我相信,在书的这一头。浙闽台地区优秀民俗信仰的继承者们,五湖四海的流淌着中华血脉的同胞们,都会,也一直会深爱着这片土地,建设着这片土地——长帆千里乾坤净,四海宴宁山水清。

慈莲笙

2025年06月02日

乙巳年辛巳月壬寅日

于京

最新小说: 经纪人的养崽日志 凤鸣九阙:弃妃手撕剧本成女帝 无限续货系统,我带百姓富甲一方 穿书后,反派黑月光不好当 一路花开 绑定渣女系统后,前任大佬抢疯了 别当嫂子 水流方向 月下香如故 南风落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