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字里行间(1 / 1)

周雨晴站在A大文学院的红砖楼前,抬头望着爬满常春藤的古老建筑。周一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下来,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肩上背包的位置——里面装着笔记本、相机和为沈墨准备的谢礼,一把新的黑色长柄伞。

上周那把无人认领的折叠伞还躺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每次看到它,周雨晴就会想起沈墨尴尬的表情,忍不住微笑。

推开沉重的木门,走廊里弥漫着旧书和木头的气息。按照沈墨邮件里的指示,她来到三楼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门前。门牌上简洁地写着「沈墨副教授」,下面贴着一张手写便条:「请敲门后稍等」。

周雨晴轻轻叩门,里面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门开了,沈墨站在门口,今天他穿着深蓝色毛衣,领口露出白色衬衫的边角,镜片后的眼睛在看到周雨晴时微微一亮。

“准时。“他看了看手表,嘴角上扬,“请进。“

踏入办公室的瞬间,周雨晴屏住了呼吸。整面墙的书架塞满了古籍和文献,另一面墙上挂着各种修复工具,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泽。窗前摆着一张宽大的工作台,上面铺着几张正在修复的古籍页面,边缘处用特制的砝码压着。整个空间井然有序,却又充满生活的痕迹——一杯冒着热气的茶,一台老式唱片机,角落里甚至有一株茂盛的绿植。

“你的办公室...太棒了。“周雨晴轻声说,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沈墨似乎对她的反应很满意:“在这里工作了七年,慢慢攒下这些。“他指向一个玻璃柜,“那里是正在修复的珍贵文献,温度湿度都严格控制。“

周雨晴凑近玻璃柜,看到里面躺着一本泛黄的书册,纸页薄如蝉翼。“这就是我们要出版的那批?“

“不,那是宋刻本《陶渊明集》,私人收藏家委托修复的。“沈墨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像是在介绍一位老朋友,“你看这一页,《归去来兮辞》,墨色历经千年依然清晰。“

他的指尖隔着玻璃轻轻描摹那些古老的文字,眼神专注得近乎虔诚。周雨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沈墨——褪去了会议室里的严肃,整个人沉浸在纯粹的热爱中。

“你真的很爱这些。“她不禁说道。

沈墨愣了一下,像是被人看穿了什么秘密,随即微笑:“嗯,从小就喜欢。我父亲是考古学家,母亲研究古代文学,家里到处都是这些东西。“

他走向办公桌,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这是第一批要整理的资料,已经扫描好了,原稿太脆弱不便携带。“

周雨晴接过纸袋,指尖不小心碰到了沈墨的手。他的手掌干燥温暖,有一层薄薄的茧,大概是常年翻阅古籍留下的。两人同时缩回手,纸袋差点掉在地上。

“抱歉。“沈墨扶了扶眼镜,耳尖微微发红。

“该我道歉。“周雨晴急忙抱紧纸袋,目光游移间,突然注意到沈墨桌上放着一本熟悉的书——去年她参与编辑的《现代诗选》,书脊已经有些磨损,显然被翻过很多次。

沈墨顺着她的视线看去,立刻拿起那本书想收起来,却不小心让里面的东西散落出来——几张写满笔记的便签纸飘落到地上。

周雨晴弯腰帮忙捡起,无意中看到上面的内容。那不是普通的笔记,而是对诗集中每首诗的详细分析,有些地方甚至标注了编辑排版上的巧思。在一首她特别喜欢的小诗旁边,沈墨写道:「周雨晴选的这首,像夏夜的微风」。

她的心跳突然加速,脸颊发烫。沈墨迅速接过那些纸片,罕见地有些慌乱:“只是...研究一下现代诗歌的编辑手法。“

“你记得我的名字。“周雨晴轻声说,“在诗集编委名单里,我只是个不起眼的助理编辑。“

沈墨将笔记塞回书里,动作顿了顿:“我记得每一个认真对待文字的人。“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两人之间的地板上,形成一道明亮的光带。周雨晴不知该说什么,只好假装对书架上的书感兴趣。她的目光落在一排《文选》上:“李善注本!我们社一直想再版这个,但找不到合适的校注者。“

“我做了一些校勘笔记。“沈墨似乎找到了安全话题,语气轻松了些,“如果你有兴趣...“

“当然有兴趣!“周雨晴眼睛发亮,“我们可以谈谈合作可能。“

就这样,两人重新回到了熟悉的专业领域。沈墨取出几本笔记,周雨晴则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两人就古籍出版的各种可能性展开了热烈讨论。不知不觉中,他们从站着聊到坐着,从工作台聊到窗边的小茶几旁,沈墨甚至为她泡了一杯茶。

“这个版本的问题在于注释太学术化,普通读者根本看不懂。“周雨晴指着笔记中的一页说道。

“但简化注释会损失很多信息。“沈墨皱眉,“比如这句'云无心以出岫',表面看是描写景色,实则暗含作者的政治态度。“

“那就分层设计啊!基础阅读层给简单注释,想深入了解的可以扫描二维码看详细解析,甚至配上你的讲解视频。“周雨晴越说越兴奋,“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平衡深度和可读性。“

沈墨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你总是能想到这些...跨界的方法。“

“因为我是普通读者出身啊。“周雨晴笑道,“大学时在图书馆打工,看到很多学生对着古籍挠头。如果能让他们轻松一点入门,或许会有更多人爱上这些宝贝。“

沈墨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然后低头抿了一口茶:“有道理。我以前太执着于学术标准,忽略了传播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互补嘛。“周雨晴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这话有些暧昧,赶紧补充,“我是说,专业编辑和学者的合作。“

“嗯。“沈墨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窗外突然传来雨点敲打玻璃的声音。周雨晴转头看去,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已经乌云密布。

“又下雨了。“她无奈地笑了,“看来我该走了,趁雨还没太大。“

沈墨起身从门后拿出一把折叠伞:“给,这次记得带伞。“

周雨晴惊讶地看着他:“那你呢?“

“我办公室常备雨具。“沈墨指了指角落的伞架,上面挂着三把伞,“A大这季节多雨,习惯了。“

接过伞时,周雨晴注意到这把和她办公室里那把无人认领的一模一样。“上次那把...“

“嗯,同款。“沈墨似乎知道她想问什么,“实用,耐用。“

周雨晴笑了,将伞塞进包里:“谢谢。我会还的。“

“不急。“沈墨送她到门口,“资料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

走出文学院大楼,雨已经下得很大。周雨晴撑开伞,突然想起什么,转身望向三楼的窗户。沈墨正站在那里,隔着雨幕看不清表情。她挥了挥手,不确定他是否能看见,然后转身走入雨中。

刚走到校门口,手机震动起来。是沈墨的短信:「伞内侧有小机关,按柄上银色按钮可调节伞面弧度,防风。」

周雨晴停下脚步,好奇地找到那个小按钮。轻轻一按,伞面果然微微改变形状,更好地挡住了斜吹的雨丝。她忍不住笑出声——这太像沈墨会喜欢的那种精密设计了。

雨越下越大,周雨晴决定先回出版社再研究资料。走到半路,她突然想起沈墨办公室的窗户开着一道缝——雨水可能会打湿他桌上的珍贵文献。

犹豫再三,她还是在下一站下了地铁,买了把新伞,折返回A大。雨中的校园几乎没有人影,文学院大楼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爬上三楼,她惊讶地发现沈墨办公室的门虚掩着,里面有灯光透出。

轻轻推开门,周雨晴看到沈墨背对着门口,正在工作台前专注地修复一页古籍。他戴着放大镜和白色手套,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活物。唱片机里放着古典乐,大提琴的声音低缓深沉。

她不忍打扰,正准备悄悄放下伞离开,地板却发出了一声轻响。沈墨转过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周编辑?“

“我...我看到窗户开着,怕雨水打湿文献。“周雨晴有些局促地举起新买的伞,“然后想到你可能没伞回家...“

沈墨摘下放大镜,脸上浮现出一种周雨晴从未见过的柔和表情:“窗户有特殊设计,雨水进不来。“他指了指上方几乎看不见的导水槽,“不过,谢谢你的关心。“

两人隔着雨声和音乐对视了一会儿,周雨晴先移开目光:“那我就不打扰了...“

“既然来了,要不要看看真正的古籍修复过程?“沈墨突然提议,“这页《兰亭序》摹本刚好到了最关键的补缺阶段。“

周雨晴眼睛一亮:“可以吗?不会影响你工作?“

“多一双稳定的手总是好的。“沈墨取出另一副手套,“如果你不介意。“

“当然不介意!“周雨晴快步走上前,小心地接过手套。当她靠近工作台时,闻到沈墨身上淡淡的檀香混着茶香的气息。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沈墨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从纸张纤维的分析到墨色的调配。周雨晴帮忙递工具、记录数据,甚至亲手修补了一个极小的缺口。当那页残缺的古籍在他们手中逐渐恢复原貌时,一种奇妙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太神奇了。“她轻声感叹,“就像穿越时空和古代的抄书人对话。“

沈墨微笑:“这就是我爱这行的原因。每一道笔划都承载着书写者的呼吸。“

雨声渐小,窗外的天色也开始转亮。周雨晴看了看手表,已经快七点了:“我该回去了,明天还有早会。“

沈墨点点头,帮她收拾东西。当周雨晴拿起那把新买的伞时,他忽然说道:“下次...如果你对修复过程还有兴趣,周三下午我通常都在这里工作。“

“周三...“周雨晴翻看手机日程,“下周三我可以过来,如果你不嫌打扰。“

“不打扰。“沈墨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

走到门口,周雨晴转身道别,发现沈墨还站在原地望着她。阳光突然穿透云层,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给他整个人镀上一层金边。那一刻,他看起来不像平日里那个严肃的教授,而更像一个期待朋友再来玩的大男孩。

“周三见,沈教授。“她笑着说。

“周三见,周编辑。“他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走出大楼,雨已经停了。周雨晴没有撑伞,任由阳光照在脸上。她想起沈墨专注修复古籍时的侧脸,想起他笔记中那句「周雨晴选的这首,像夏夜的微风」,想起他站在阳光中的样子,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

手机又震动起来,是林姐发来的消息:「明天记得带项目进度报告,主编要听。对了,你上次落在我这的笔还给你放桌上了,那支咬得都是牙印的可怜家伙。」

周雨晴笑着回复,脑海里却浮现出沈墨办公室里那些精密的修复工具,和他修长的手指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页古籍的样子。她突然很期待周三的到来。

最新小说: 直播算命:玄学大佬她杀疯了! 下雨天好晴朗 八夫争宠:废柴皇女她靠雄竞登基 侯门风华 勾权臣!稳帝心!重生嫡女杀疯了 闪婚随军,留洋大小姐被大佬团宠 穿成真千金,挣亿点钱怎么了? 功德负熵,我在修仙界反向飞升 鬼差小姐今天转正了吗 越轨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