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热火朝天(1 / 1)

大雨下了半夜,第二日又是大晴天。

一家子早早起了床,一改曾经不吃早食的习惯,被冷月要求加一顿早食。

饭后冷青松送几个小子去学堂,冷青山去了李木匠家查看一应工具的赶制进度。

冷有福去找了几户平时干活实在的人家,请了十来个人回来一同前去荒地整地,不过得自己带上工具,毕竟他家现在也拿不出这么多工具来。

众人一听二十五文一天的工钱,可是比镇上打上一天零工还高了五文,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这镰刀锄头干上几天活也损耗不了啥,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原本冷月不让杜氏去地里,想让她在家陪着大嫂做做轻省活,也好将养身体,杜氏死活不同意,想着如今家中这么多事要忙,她怎么也闲不下来。

倒是李秋菊吃了两天药气色明显好转不少,脸色红润了,说话也不气短,周身也有力气了,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为此几个嫂子没少打趣她,令她两口子心虚不已...

冷月也让家里妇人都喝上一些参须熬煮的水,养养气,毕竟从前都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又生育这么多孩子,即使表面看着身体不错,底子也定是说不上好。

几人见着李秋菊的气色,又听冷月一通分析,便是不舍也多少喝上一些。

至于家里男人那是死活都不愿喝,冷月也只好作罢不再相劝,到时候再多吃些好的想来也就没什么大碍了。

商议好后留下大嫂张翠兰在家做饭顺带看顾雪儿,一群人牵着水牛,拿着镰刀扛着锄头,浩浩荡荡往荒地而去,引得不少村人出门观望。

家里有去帮工的自是乐颠颠地,没去的人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免说些酸话。

来到荒地,众人散开各自整理一块土地,全都挥着镰刀割草,就连冷青柏也没闲着,拿着小凳子一边割草一边挪动位置,干得卖力极了。

水牛则是在一旁吃着草,时不时去水洼里躺一躺,似嫌弃水洼太浅,不时发出几声‘哞哞’声。

河对岸的齐家小院门口站着一个身形高大挺拔,留着络腮胡的年轻男人,只见他身穿青色粗衣,袖子上的破损处被粗糙的针脚缝在一起,像足了一条活灵活现的蜈蚣。

只他一双眼睛格外有神,蹙着眉头盯着对面荒地上割草的冷月。

“今日怎得不出去了?”

老齐背着手来到他的身边,循着他的视线眯着眼睛看向对面。

两人除了同是蓄着络腮胡外,长相却是一点不像。

“爹。”

齐钰温声喊了一声,声音沙哑中带着磁性富有穿透力,并未回答老齐的问题。

对此老齐习以为常,看着对面继续说道:

“这冷家近来行事倒是令人意外,自前几日他家丫头和离后冷家上下就变了样,听说两个小子去山里那丫头也去了...”

齐钰听出了老齐的话外之音,摩挲着手指在脑海中复盘前两日的事情。

接下来一连半月,冷家都在荒地里忙活,李木匠先将犁头和其他几样小物件做了出来,好供冷家人先用。

在众人将野草全部割完堆放到一起后,又开始将荒地里的石头捡拾干净。

冷有福和冷青河父子俩便开始学着犁地,手法生疏导致水牛也不舒服不停‘哞哞’直叫,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父子两人大眼瞪小眼,从前只看过别人梨地,如今自己上手没想到并不简单,好在村长听说后让儿子前来亲自上手教,倒是没一会儿就会了...

然后就是父子俩交替犁地,有了水牛的助力,翻地也轻松了不少,父子俩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留出要建院子和活动的坝子后,其余土地都要进行反复深翻晾晒,毕竟荒地贫瘠,板结严重,只有这样才能杀菌杀虫,疏松土壤,促进土壤风化,释放部分矿物质养分。

为了提升效率,又花了五十文一日的工钱雇了村长家的黄牛和村长儿子一起帮忙,果然是快了不少。

翻晒土地过程中,冷月也没闲着,她在忙着一件事,和冷青松一起收集肥料。

隆启朝堆肥沤肥自古有之,只不过不叫堆肥,而叫踏粪法,而沤肥则称之为沤粪。

所谓踏粪法就是养牛的人家会在牛栏内垫草,堆积之后让牛践踏,定期进行翻堆,让草料和牛的排泄物夹杂在一起,通过牛每日踩踏腐熟成肥,之后会将肥料收集起来作为肥地之用。

沤粪则是用河泥和绿萍加上牲畜的排泄物密封沤制,也就是发酵,三个月便可腐熟成肥。

更有一些富户家中会有特殊的制肥法,如煎沤法,就是将芝麻饼、豆渣等物煮沸去毒后沤制发酵,用于花卉和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

这也从侧面展示了农耕发展中农人种地的智慧。

只是普通农家是养不起大型牲畜的,因此肥地所用的粪肥仅仅只是将草木灰搅拌进人粪里,没有更多的肥料作为养地之用。

尤其是新开荒的土地,如果没有专门发酵过的肥料养地是很难有收成的,且肥地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长期执行的事情,加上合理的轮种才能提高产量。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是可以花钱购买肥料的。

之前买牛时那官吏就曾说过,若是要买粪肥可去养牛的村子刘家村看看,因为那里整个村的村户都是永川城官衙指定养牛养羊的。

花了五天时间,终于将六十亩地的粪肥全都拉回来了。

因着数量实在过多,便是花了银钱请卖粪肥的几户人家赶着牛车亲自送来的,众人齐心协力在每亩地都堆放了一堆,方便来日播种。

半月过去,深翻的泥土也都晾晒得差不多了,前几日下过一场雨后,冷有福和冷青河又赶着水牛去耙犁了一遍,如今土地墒情已适合播种。

今日一大早,一家子吃过早饭,连同之前的十个人去了地里,准备种下绿豆,也好赶在秋收前翻压出来提高土壤肥力。

届时赶着在绿豆花期时翻压出来,也正好收割,两不耽误。

隆启朝一直都有种植绿肥翻压肥地的说法,不过冷家人一开始想的是买了粪肥就够了,不必再花这钱。

毕竟那都是地主乡绅才耗得起的,普通人家谁都想早点种出粮食来,见冷月坚持,这才同意种植绿豆。

接下来又花了几日的功夫,六十亩地里全都种上了绿豆,开荒之事方才短暂的告一段落。

村里不少人家都前来看过,见着这么大一片地整理得井井有条,每一块田地都陇了田坎供人行走,四周还挖了水渠,一旦引水灌溉,四通八达的水渠就会将水田连接在一起,又各自分成一格一格的。

待来年种下谷物,且不说收成,这么大一片该是何等好看...

最新小说: 昭帝本纪 恶女行事录 交叉女主线 恶毒女配她过分美丽 小美人娇软,被偏执裴总摁怀里亲 折春令 穿书7年后,早死白月光冠宠京圈 赐你一杯鹤顶红 似昨天 凤飞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