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散伙饭(1 / 1)

宋向文脑子转得飞快,却不影响他手上的动作。

他下意识的给宋南星换了一个让她睡得更舒服的姿势,朝着宋大志打了个手势,这才抱着他家“不简单”的奶娃子回了家。

许是看出了宋向文对煮红薯的嫌弃,下工以后,宋大志又拾起了捡青岗子、蕨根和葛根的旧业。

宋大志不是没有考虑过打猎,只是年景不好,公社对下面各大队和生产队都盯得紧,搜查组三天两头的跑到村里晃悠。

偏偏结婚、上学……办什么事都要开证明,都离不开大队和公社。

担惊受怕了小半个月,“掌勺”的宋老大受不了了,直接给做起了红薯干面窝窝头。

晒干的红薯干磨成粉,蒸出窝窝头又黑又粘。热吃粘掉牙,凉透咬不动。

绝对是十里八村最讨厌的一种红薯吃法。

搜查组的自然也不例外,听到宋家村就摇头。

偏偏这年大家都在放卫星,原本

按照当年核定粮食产量的15%左右的比例交纳的公粮,直接占到了收成的一半。

峰山大队种的是红薯还好,种水稻的桃源村简直倒了血霉,听说刚刚收了稻谷,公社就直接跑到村里强行来拉。

宋家村那群讨不上媳妇的单身汉,就在这个冬天,全都娶上了媳妇。

毕竟,十里八村都讨厌的红薯干面窝窝头,它是真的能活命。

到了年底,宋大邦让宋大和在宋大山、宋大石和宋老七三个人头上,分别扣了点工分,买了五斤肉和十斤米,交给宋老大做了一顿酒席,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

宋家村里有一个算一个,都分到了三块肉和一小碗白米饭,就连牙都没有长齐的宋南星小朋友也不例外。

许久没有吃肉,宋小满连肉都认不得,看到白米饭那叫一个两眼放光,直接把肉往桌上一扔,就刨起了米饭来。

宋苗看得一阵心酸,抹着泪喃喃道:“傻儿子,那可是肉啊!”

宋小满一听这话,忙不迭的把桌上的肉夹起来往嘴里塞。

这绝对能成为宋小满人生路上最大的黑历史,可在场的没有一个人能笑得出来。

宋向文摸了摸宋小满的脑袋,叹息道:“如果有机会,能单独开火,就单独开火吧!

我们大人还能熬一熬,小孩子可怎么成?”

宋苗没吭声,只是扭过头去,抹了一把眼泪。

宋大志重重的点了点头。

“都听师兄的!”

师兄能掐会算,金口玉言,他说能单独开火,就一定能单独开火。

对于宋向文盲目自信的,可不仅仅是宋大志和宋苗,还有硬要跟宋向文挤一张床的肖万海。

“要不,我让张臻帮忙打听打听?”

宋向文瞥了一眼埋头吃饭的宋小满,难得的利用了一把“特权”。

“麻烦了!”

肖万海摆了摆手,道:“嗨!就咱俩这关系,说这个,可就外道了啊!”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由于粮食短缺和管理问题,11月的时候,中央就下发《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明确要求整顿公共食堂。

虽然最终的条例还没有出来,但有了这个指示,单独开火就不算违规。

宋向文着这个,找上了峰山大队的大队长张尚文。

张尚文拉着领导班子研究了半天后,无奈的用大喇叭念了一遍这个最新指示,并表示:“愿意离开的伙伴们,可以回家散伙。”

别的人怎么选,宋向文不知道,但宋家村的老老少少们却很统一的选择了解散大食堂。

宋大邦和宋大和拿着记分册,算起来,最终把村集体的粮和钱,按照各家各户各个劳动力、半劳动力全年工分分到了户主手里。

于是,这一年的年夜饭,一不小心吃成了散伙饭。

也正是如此,宋老大既没有做煮红薯,也没有做红薯干面窝窝头。

也不知道宋老大从哪里找来了一块破铁皮,用铁钉在上面砸上密密麻麻的洞眼,钉在木条板上,制作成了一个长方形,变成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擦红薯粉渣工具。

先把铁皮制作的工具放在大盆中,用洗干净的红薯放在上面来回擦。

红薯就变成白色的粉渣和液体,汇聚到大盆中。

村里的大娘们把麻绳往房梁上一抛,再系上一个用两根木条制成的滤架,四角系上一角滤布。

掺上两瓢清水到盆里,把粉渣和液体稀释一番,倒进滤布过滤一番。

清澈的液体就流到滤布下方的木盆里。

等两小时后,白色的淀粉沉在水底。

把上面多余的水分倒去,把盆中三四公分厚的淀粉起出来,做成麻辣鲜香的酸辣粉,既滑溜又好吃。

当然,也可以把多余的淀粉起出来晒干,勾芡、做点心、粉丝、粉皮等,用处大着呢!

大家人手一碗酸辣粉,吃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唯有宋南星小朋友能看不能吃,馋得直流口水。

小小的人,一个劲的吞口水,偏偏吞咽的速度赶不上往外分泌的速度,时不时的就有一丝银丝从嘴角滑落。

要不是宋苗准备了足够多的手绢给她擦口水,还不知道要打湿几层衣服呢!

吃了散伙饭,拎着自家分到收到粮食和钱,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除了一表三千里的王寡妇娘俩,其他人的脸上,大都洋溢着笑容。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一个。

反正吃大锅饭,大家几乎不使用锅、炉等金属制品,这些物品悉数被捐献,用于大炼钢铁了。

现如今大食堂散了伙,大家家里都没了锅,纷纷找上了先锋村的张铁匠。

可张铁匠手里也没有铁,供销社的锅又要工业券,这可难住了不少人。

这个时候,宋向文终于想起了赵文忠塞给自己那一沓票据。

不多,不多,也就够十几口锅。

宋向文一向遵纪守法,也不说买卖之类的话,只谈以物换物。

宋向文不是那种黑心肝,不做中间商赚差价,直接五十斤红薯换一口铁锅。

宋家村的村民们那叫一个趋之若鹜。

毕竟,一口铁锅一块钱,还要工业券。

可他们的红薯买到粮站,却只给一斤红薯两分钱,还不给粮票。

最新小说: 三章必死,我在套娃穿书文改剧情 远古孑遗 恶雌洗白太会撩,兽夫日日修罗场 黑白团宠的掉马现场 等你说愿意 被告网恋诈骗后,肥雌翻身万人迷 恶女成神豪,疯批男主们争疯了 恶毒雌性要洗白,从攻略兽夫开始 非白即黑:皇上的妖精 明昭瑶